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抗旱型大豆茸毛适旱变态与茎形态解剖的比较研究
引用本文:尹田夫,刘丽君,宋英淑,薛津,王以芝,于智深,朱光新.不同抗旱型大豆茸毛适旱变态与茎形态解剖的比较研究[J].大豆科学,1986(3).
作者姓名:尹田夫  刘丽君  宋英淑  薛津  王以芝  于智深  朱光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 (尹田夫,刘丽君,宋英淑,薛津,王以芝),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 (于智深),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朱光新)
摘    要:本研究在人工模拟旱境生长室内进行。于鼓粒初期,对抗旱型大豆品种“呼80—1001”,“安丰1”和敏感型品种“绥农4”及中间型品种“黑农26”进行干旱处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430)对茸毛的适旱变态和茎横剖面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指出密集茸毛型大豆较稀疏茸毛型大豆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钟状茸毛基部的膨润度和新茸毛增生乃为适旱变态反应。研究结果还指出抗旱型大豆的皮层与中柱的比率大于敏感型大豆。维营束排列较紧密,束内系列导管抗旱型大豆也多于敏感型大豆。中央系列导管的最大导管直径抗旱型大于敏感型,抗旱型大豆茎具有较小的髓,其细胞呈海绵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