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还原石墨烯动态吸附磺胺嘧啶类抗生素的性能与机理研究
引用本文:马军冠,赵传起,李亚娟,谷雷严,廖博儒,王宇,杨悦锁.还原石墨烯动态吸附磺胺嘧啶类抗生素的性能与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3).
作者姓名:马军冠  赵传起  李亚娟  谷雷严  廖博儒  王宇  杨悦锁
作者单位: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44;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44;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44;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44;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44;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44;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
摘    要:目的]研究还原石墨烯动态吸附磺胺嘧啶类抗生素的性能与机理。方法]利用热沉积法制备出还原石墨烯-玻璃珠复合材料,并用其开展动态吸附磺胺嘧啶类抗生素的试验研究,考察pH、背景液种类、流速、污染物浓度等影响因素对石墨烯吸附抗生素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Thomas模型和Yan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随着流速和pH的升高,穿透时间缩短,吸附柱对磺胺嘧啶的吸附总量减小;而随着背景液换为二价Ca2+和磺胺嘧啶初始浓度的降低,穿透时间延长,吸附柱对磺胺嘧啶的吸附总量增大。Thomas模型和Yan模型均能够较好地描述抗生素在石墨烯柱中的穿透曲线,2种模型拟合的结果与试验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但Yan模型的决定系数R2更接近1,效果更好。结论]该研究可为实际抗生素类污染水体的治理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还原石墨烯  磺胺嘧啶  动态吸附  穿透曲线  动态吸附模型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