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咸阳地区灌溉模式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魏艳丽,王彬龙,李瑞国,蒋会利,张平,张安静.咸阳地区灌溉模式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7).
作者姓名:魏艳丽  王彬龙  李瑞国  蒋会利  张平  张安静
作者单位: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34;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34;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34;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34;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34;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34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hina Agriculture Research System-3-2);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摘    要:在田间条件下研究5种灌溉模式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后2品种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灌溉后,2品种灌浆起始势R0均降低,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各灌浆时期及灌浆总天数均延长,而灌溉对灌浆速率的影响较小,小偃22最大理论千粒重为40.671g,中麦349最大理论千粒重为42.995g。对于小偃22,提高灌浆速率是其获得较大粒重的有效途径。而中麦349需要协调灌浆持续时期与灌浆速率2者之间关系,使它们乘积最大,才能获得最大粒重。在咸阳灌区,采用浇越冬水和拔节水比较适宜,若只灌1次水,拔节水的作用大于越冬水。

关 键 词:灌溉模式  小麦  灌浆特性  产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