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稻蛙共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朱练峰,房伟平,庄雪浩,孔亚丽,范慧慧,吴传意,石艳平,徐青山,张露,朱春权,曹小闯,金千瑜,张均华.稻蛙共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3(5):23-27.
作者姓名:朱练峰  房伟平  庄雪浩  孔亚丽  范慧慧  吴传意  石艳平  徐青山  张露  朱春权  曹小闯  金千瑜  张均华
作者单位:1. 中国水稻研究所
基金项目:浙江省水稻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63-3);
摘    要: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常规种稻(CK)、稻蛙共作低密度养蛙(DWL)和稻蛙共作高密度养蛙(DWH)3种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特性、养分含量变化动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稻蛙共作提高了土壤pH值、电导率、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但降低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同一生育时期,DWH处理土壤养分含量高于DWL处理;与CK相比,DWL处理显著降低水稻产量12.0%,DWH处理降低水稻产量3.1%,差异不显著。稻蛙共作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显著降低了水稻有效穗数。可见,在稻作系统下养殖适宜数量的黑斑蛙会导致水稻产量小幅下降,但稻谷安全性和黑斑蛙产出提高,不仅有助于增加单位面积稻田的经济效益,而且因为生产过程中不施化肥和农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较好的生态效益。

关 键 词:稻蛙共作  水稻  黑斑蛙  土壤理化特性  产量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