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对水稻生长、二化螟及杂草的影响
引用本文:罗雨聪,王忍,张印,廖欣,汤伟,钟康裕,黄璜,陈灿.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对水稻生长、二化螟及杂草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3(2):93-97.
作者姓名:罗雨聪  王忍  张印  廖欣  汤伟  钟康裕  黄璜  陈灿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湘北优质水稻生态技术整合与示范”(2018YFD0301003);
摘    要:为探究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对水稻生长特性、二化螟及杂草防控效果的影响,设置稻田养牛蛙(DNW)、稻田养黑斑蛙(DW)、稻田养鱼(DY)和水稻单作(CK)4个处理,调查各处理水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二化螟虫口密度和杂草密度。结果表明,在齐穗期,DW处理的叶面积指数较CK显著增加15.23%;在水稻生长期DW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为49.60%,杂草密度防治效果为73.78%,杂草干物质防治效果为76.44%,DW处理的杂草干物质量较CK显著下降。DW、DNW处理成熟期的穗干物质量较CK分别高3.21%和12.10%,但差异不显著。DW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较CK显著增加19.45%和18.50%。水稻实际产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DW与CK一致,DNW比CK增产9.89%,稻蛙共作具有较好的稳产效果。综上所述,“稻-黑斑蛙”共生能提高水稻光合作用,减少二化螟危害和稻田杂草发生,达到稳定水稻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

关 键 词:稻蛙共生  稻鱼共作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量  二化螟  杂草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