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控制灌排模式的节水高产减排控污效果 |
| |
作者姓名: | 俞双恩 李偲 高世凯 王梅 孟佳佳 汤树海 |
| |
作者单位: | 1. 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2.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1. 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2.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1. 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2.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1. 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2.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1. 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3. 淮安市水利局,淮安 223001;,4. 涟水水利科学研究站,淮安 2230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9063、41401628); 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2015087) |
| |
摘 要: | 为合理地集成控制灌溉和控制排水技术,实现节水、高产、减污目标的统一,该文应用控制灌排技术于2015-2016年在涟水县水利试验站开展大田小区试验,对稻田灌溉用水量、产量及氮磷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2 a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控制灌溉)相比,采用轻旱控制灌排技术并不导致水稻减产,且稻田灌溉定额能够降低11.89%(P0.05),同时由于排水峰值和排水次数明显减少,总磷、铵态氮、硝态氮稻田表面径流流失负荷分别降低54.58%、36.29%和60.10%(P0.05),但在雨量较多的年份会增加渗漏量,从而造成总磷、铵态氮淋失负荷升高;采用重旱控制灌排技术时,水稻减产不显著,稻田灌溉定额减少29.88%,排水定额减少58.95%,总磷、氨态氮、硝态氮地表径流流失负荷分别降低59.23%、38.88%和62.97%,但淋失负荷分别增加了24.57%、30.17%和15.88%,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应用基于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权重的TOPSIS理想解法对水稻灌排方案进行优选决策,结果表明轻旱控制灌排在保证粮食生产量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节水减排控污效果。
|
关 键 词: | 氮 磷 排水 稻田 控制灌排模式 优选 |
收稿时间: | 2017-10-10 |
修稿时间: | 2018-01-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