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滴灌带布置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作者姓名:商健 刘义国姜雯  张洪生林琪赵长星  张玉梅
作者单位:1.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2. 青岛农业大学3.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4.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5.
基金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黄淮东部(山东)小麦玉米两熟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旱地小麦新品种青麦7号”示范推广
摘    要:为了研究滴灌带布置模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以‘青麦7号’为材料,采用4种滴管带布置模式(T3:一管三行、T4:一管四行、T5:一管五行、T6:一管六行,对照CK为无灌水处理)分别对冬小麦进行大田栽培处理,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滴灌冬小麦收获期籽粒干重以及灌浆后期灌浆速率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率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不同滴灌带配置模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不同。T5处理在灌浆末期保持较高的灌浆速率和籽粒干重。地上部总干物重呈现近似“S”型生长曲线,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的分配率表现为T4>T5>T6>T3>CK,且差异显著。花后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T5>T4>T6>T3>CK,其中T5处理为58.8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T5处理最利于冬小麦籽粒灌浆,显著提高花后光合器官同化物的积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关 键 词:叶绿素  叶绿素  
收稿时间:2013-04-11
修稿时间:2013-05-24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