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浅滩南部海域鱼类资源密度季节变化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徐捷 王晨 徐兆礼 陈佳杰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 201306;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 北京 10086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705);农业部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和近海资源调查财政专项(2130135) |
| |
摘 要: |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在苏北浅滩南部如东水域获得的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苏北浅滩如东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研究鱼类优势种对总资源密度的贡献和水域环境对鱼类分布、产卵及索饵习性的影响,探讨这些特征反映这一水域的渔场属性。结果显示:5月和9月鱼类尾数密度分别为1.33×103ind/km2和2.02×103ind/km2、重量密度分别为76.35 kg/km2和35.12 kg/km2;两个季节鱼类资源密度平面分布特征呈现相同的规律,都是东部外海水域高于西部沿岸一侧水域;鱼类种类数秋季高于春季;种类数与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与资源密度相似,也是东部外海水域高于西部沿岸一侧水域。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水深对资源密度相关关系较显著,水深较高的海域往往是资源密度集中分布的区域。5月,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对尾数和重量贡献率均较大,为最重要的优势种,而鱼(Miichthys miiuy)对鱼类尾数贡献率最大,也为该季重要的优势种;9月,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对尾数贡献率最大,对重量贡献率也较大,为9月最重要的优势种。相比我国其他海域,优势种几乎都为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因而可以认为,苏北浅滩以及外侧吕泗渔场海域是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苏北浅滩对于吕泗渔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 键 词: | 苏北浅滩 如东 鱼类 季节变化 资源密度 |
收稿时间: | 2013-09-11 |
修稿时间: | 2013-12-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