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千岛湖秋季刺网渔获物的食性和营养级
作者姓名:宋固  胡梦红  刘其根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上海 2013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218);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201303056)
摘    要: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对2011年9月至11月期间利用浙江千岛湖主要渔具之一的刺网采集的渔获物开展了食物源和营养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鱼类主要食物源的δ13C值跨度范围较大(-29.7‰~-23.9‰),其中浮游植物的δ13C值最高,颗粒有机物(POM)的δ13C值最低。食物源的δ15N值变化范围较小,以浮游植物最高(8.5‰),颗粒有机物最低(5.1‰)。与食物源的同位素值分布趋势相反,消费者的δ13C值浮动范围相对较小(-29.7‰~-21.6‰),而δ15N值的浮动范围相对较大(5.1‰~14.8‰)。消费者的营养级从1.9到3.6,分属于3个营养等级,鱼类的营养级全部分布在第3到第4营养级之间,且与其食性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两种外来种鱼类中的一种草食性鱼类团头鲂的营养级却高达3.4,而肉食性的斑点叉尾的营养级则仅为3.0,说明其在千岛湖的食性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千岛湖水体中的碳源主要是浮游植物。

关 键 词:千岛湖  稳定同位素  食物源  营养级
收稿时间:2013-03-25
修稿时间:2013-05-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