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8年来中国天山降雪/降水量比率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 |
| |
作者姓名: | 秦艳 赵求东 孟杰 丁建丽 |
| |
作者单位: |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2. 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730000,4. 新疆水利厅,乌鲁木齐 830000,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2. 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71470,41961059,41871059);新疆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XJEDUI2018I008) |
| |
摘 要: | 降雪/降水量比率(S/P)能够反映不同形态降水特征,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该文基于天山及周边49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和IPCC-CMIP5气候情景数据,分析了近58 a来中国天山山区冷季(10-4月)降雪量、降水量和S/P时空变化特征,并预估在RCP4.5排放情景下各指标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山山区冷季S/P受地形影响,呈山区大于盆地,北坡大于南坡的分布格局,与海拔显著正相关。1961—2018年天山山区平均冷季降雪量、降水量均显著增加,S/P变化不大,在0.35~0.67之间波动,以-0.016%/10a的速率呈微弱减少趋势;平均气温变化是引起S/P变化的重要因素。在RCP4.5气候情景下,天山山区未来冷季降雪量缓慢减少,降水量显著增加,S/P显著减少。相比基准期(1986—2005年),到2050s冷季降雪量平均减少8.9%,降水量增加10.1%,S/P减少14.7%。该研究对科学认识全球变暖背景下天山地区水文响应以及区域水资源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
关 键 词: | 气候变化 降雪量 降水量 天山 未来趋势 时空变化 |
收稿时间: | 2019-10-17 |
修稿时间: | 2020-02-01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