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稳定化处理对底泥利用后土壤重金属形态及蔬菜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李翔  刘永兵  程言君  臧振远  罗楠  王佳佳
作者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工业场地污染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9
基金项目:海口市南渡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土地整治工程中底泥综合利用工程技术集成、优化及技术推广;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萌芽计划”;2015年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公益院所改革与发展专项(2015A-5);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年骨干计划”;济源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试点项目(二标:原位稳定化修复技术)
摘    要: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石灰+钙镁磷肥、海泡石+磷酸二氢钙以及钙镁磷肥3种不同稳定剂对底泥利用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稳定化效果,以及对空心菜、苦瓜、柿子椒和长豆角4种蔬菜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稳定剂均能有效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减少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处理后土壤中的Cd、Pb、Cu、Ni、Zn的弱酸提取态含量均显著降低,最大减少率分别为40.95%、83.87%、67.22%、65.32%和71.61%,Cd稳定化效果最好的处理是LP(石灰+钙镁磷肥),而综合所有元素稳定化效果最优的处理是MP(钙镁磷肥)。处理组蔬菜可食部分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相关限值,重金属含量的最大减少率分别为85.69%(Cd)、100.00%(Pb)、77.91%(Cu)、64.97%(Ni)、70.93%(Zn),空心菜重金属含量减少最大的处理是LP(石灰+钙镁磷肥),3种处理之间对减少苦瓜、柿子椒和长豆角重金属吸收的差异不显著。空心菜对重金属的平均富集系数大于苦瓜、柿子椒和长豆角。总体来讲,稳定剂可以有效修复底泥利用带来的土壤重金属轻度污染,确保种植蔬菜的食品安全性。重金属轻微污染或稳定化处理后的农田可以根据重金属种类、含量和有效性,种植不同富集能力的蔬菜,以保证其食品安全性。

关 键 词:底泥利用  土壤重金属  稳定化  蔬菜  富集
收稿时间:2015-12-0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