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区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代智光 王萍根 谢方杰 周志鹏 |
| |
作者单位: | 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南昌 330099,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南昌 330099,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南昌 330099,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南昌 330099 |
| |
基金项目: | 江西省教育厅研究项目(GJJ180952);江西省科技厅研究项目(20192BAB216037);中国农科院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重点开发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9BB02) |
| |
摘 要: | 为提高红壤区涌泉根灌水氮利用效率,通过室内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液浓度(0,10,20,35,60 g/L)条件下涌泉根灌土壤的入渗能力、湿润锋运移距离、土壤水分分布以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特性,并建立了红壤涌泉根灌土壤累计入渗量及湿润锋在竖直向上、竖直向下和水平方向的运移距离与肥液浓度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累计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以及湿润体内水分和氮素的分布均受到肥液浓度的影响。在同一入渗时刻,土壤累计入渗量及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与入渗历时均呈幂函数关系;在灌水结束时,相同土层深度内,肥液浓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就越大,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也越大,且与铵态氮相比,硝态氮的分布范围更广。随着肥液再分布的进行,土层内最大含水率位置逐渐下移,且土壤含水率的分布也更加均匀;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同,浅层中铵态氮的浓度逐渐降低,而硝态氮的浓度先降低后增加;深层中铵态氮的浓度先增加后降低,而硝态氮的浓度逐渐增加。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红壤区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氮素运移及转化提供理论参考。
|
关 键 词: | 涌泉根灌 红壤 肥液浓度 水氮运移 |
收稿时间: | 2019-07-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