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渣与生物炭配施对稻田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王晓彤 周雅心 蓝兴福 苏程举 许旭萍 王维奇 |
| |
作者单位: |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108,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108,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108,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108,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108,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 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287);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2018R1034-1);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项目(2017) |
| |
摘 要: | 稻田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土壤有机碳矿化的驱动者和有机碳库的固持者。以福州平原稻田为试验样地,分别施加生物炭、炉渣、生物炭+炉渣3种处理,测定分析不同处理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旨在探究稻田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碳库稳定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1)炉渣与生物炭施加能够增加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真菌/细菌比值,有利于土壤碳库稳定性,其中混合施加效果更为显著。(2)3种施加处理均使早稻拔节期真菌数量及真菌/细菌比值显著升高,其中真菌/细菌比值分别提高0.016,0.015,0.018,同时使晚稻乳熟期厌氧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生物炭单一施加及混施处理使晚稻拔节期好氧细菌数量显著升高。混施处理使早稻乳熟期好氧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3)炉渣施加处理显著提高了早稻乳熟期土壤DOC的含量,生物炭施加处理显著提高早稻乳熟期土壤SOC含量,混施处理使早稻拔节期土壤SOC含量显著升高,使晚稻拔节期土壤DOC显著升高(p<0.05),并且早、晚稻拔节期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乳熟期。(4)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有机碳含量三者相互影响,早稻土壤pH与土壤MB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晚稻土壤含水量与DOC、好氧细菌、厌氧细菌、真菌呈正相关。MBC与厌氧细菌呈显著负相关(p<0.05)。
|
关 键 词: | 生物炭 炉渣 有机碳库 微生物数量 理化性质 稻田 |
收稿时间: | 2019-06-2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