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典型植物水分利用来源变化的水稳定同位素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王锐 章新平 戴军杰 罗紫东 贺新光 关华德 |
| |
作者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1,National Centre for Groundwater Research and Training, Flinders University, Adelaide, SA 50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021) |
| |
摘 要: | 旨在揭示亚热带湿润地区不同植物水分利用来源和了解区域森林系统水文循环过程,以长沙地区典型常绿植物樟树、刺杉和野茶花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及Iso-source混合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植物水分利用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在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的观测期内,0-10 cm土壤水中δD与降水中δD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时间变化逐渐偏正。随深度的增加,土壤水中δD受降水影响的程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在9-11月,3种植物对降水响应程度低,植物茎杆水中δD并未随降水中δD表现出明显偏正的趋势,在12月至翌年2月,3种植物对降水响应明显,植物茎杆水中δD与降水中δD变化趋势一致。观测期内3种植物水分利用深度均随时间变化由深变浅。在9月,3种植物主要利用60-100 cm土壤水,利用比例均超过65%。在10-11月,3种植物水分利用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樟树对0-10,10-20,20-60,60-100 cm 4个土层的水分利用较均匀,利用比例分别为28.2%,23.5%,22.0%,26.3%;刺杉主要利用0-10,60-100 cm土壤水,利用比例分别为56.4%和22.2%;林外野茶花主要利用0-20 cm浅层土壤水,利用比例为67.4%。在12月至翌年2月,3种植物主要利用0-10 cm土壤水,利用比例均在70%以上。
|
关 键 词: | 水稳定同位素 Iso-source混合模型 土壤 植物 水分利用 |
收稿时间: | 2019-06-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