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兴安岭天然针叶林不同强度火干扰10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引用本文:邵帅,韩春兰,王秋兵,顾欣燕,孙仲秀,张寅寅.大兴安岭天然针叶林不同强度火干扰10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5):201-205,210.
作者姓名:邵帅  韩春兰  王秋兵  顾欣燕  孙仲秀  张寅寅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866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天然森林和草地土壤固碳功能与固碳潜力研究”之第六课题:天然森林和草地土壤固碳情景分析(2011CB403206)
摘    要:在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的火烧迹地上,按植被组合类型(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和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火干扰强度不同选择样区进行采样,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干扰10年后,各样区有机层的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强度火干扰造成各样区各有机层有机碳含量变化不一;矿质层除了重度火干扰杜香-兴安落叶松植被下土壤以外,土壤有机碳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2种植被类型下,矿质土壤的A层和B层有机碳含量随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说明在寒温带针叶林地区不同强度火干扰10年后,土壤有机碳并未恢复到火烧之前水平;不同强度火干扰杜香-兴安落叶松样区的有机层和矿质层的有机碳含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重度火干扰样区<轻度火干扰样区,反映了有机层对矿质层有机碳的补给作用;不同强度火干扰草类-兴安落叶松样区的有机层和矿质层的有机碳含量并未呈现规律性变化。

关 键 词:土壤有机碳  火干扰  天然针叶林  大兴安岭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