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华北地区棉铃虫与转Bt杀虫蛋白基因棉花间的互作研究
作者姓名:赵建周  赵奎军  卢美光  范贤林  郭三堆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4 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转Bt杀虫蛋白基因棉花(Bt棉)对棉铃虫杀虫活性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和器官间的差异。其杀虫活性在华北地区的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较高,而在第三、四代发生期明显降低。在不同器官之间,花的杀虫效果最低。棉铃虫初孵幼虫从Bt棉的花上开始取食,存活幼虫可继续取食棉铃,其相对化蛹率达28.1%,并能正常羽化,致使Bt棉在田间对第三、四代棉铃虫起到抗性汰选作用。棉铃虫幼虫在室内经Bt棉汰选17代,平均每代的汰选强度为67.2%,对Cry1A型Bt杀虫蛋白的抗性指数增至7.1倍,导致Bt棉对汰选种群的抗虫等级由高抗级降低为中抗级。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我国Bt棉的抗性预防和治理对策。

关 键 词:棉铃虫  Bt棉  杀虫活性  抗药性  互作关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