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不同器官Na+含量与苗期耐盐性的相关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刘光宇 关荣霞 常汝镇 邱丽娟 |
| |
作者单位: |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 |
摘 要: | 29个大豆品种用1/2 Hoagland营养液培养,待真叶完全展开后加入100 mmol L–1 NaCl胁迫处理。叶片盐害症状明显时(第8天),根据盐害症状划分大豆苗期耐盐级别,并分别取根、茎、叶和子叶,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其Na+含量。结果表明,大豆茎、叶和子叶Na+含量与耐盐级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不同器官Na+含量聚类,发现I级和II级苗期耐盐品种聚为一类,而III~V级苗期盐敏感品种聚为一类。耐盐品种叶片和子叶的Na+平均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盐敏感品种,茎Na+平均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根Na+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叶片和子叶Na+含量能有效区分苗期耐盐和盐敏感大豆品种。水培条件下,以叶片或子叶Na+含量作为生理指标鉴定大豆苗期耐盐性的方法,为大豆苗期耐盐种质鉴定、耐盐基因挖掘和品种培育创造了条件。
|
关 键 词: | 大豆 品种资源 苗期 耐盐性 Na+含量 |
收稿时间: | 2011-01-14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