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潜育性水稻土的形成、特性及增产潜力
引用本文:龚子同,张效朴.我国潜育性水稻土的形成、特性及增产潜力[J].中国农业科学,1990,23(1):45-52.
作者姓名:龚子同  张效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龚子同,张效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韦启璠)
摘    要: 潜育性水稻土是我国主要低产土壤。多年调查研究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它是在淹水还原、有机物质存在和嫌气微生物活动条件下形成的。根据诊断层潜育层的位置、厚度和发育程度划分为全层潜育、上位潜育、下位潜育、犁底层潜育和中位潜育五个类型。土壤以强还原作用、Fe#++和有机物质积累、Fe、Si、P、K迁移和不良物理结构为特征。   明沟或暗沟排水和水旱轮作是改良潜育性水稻土的基本措施;合理施用磷、钾肥明显提高稻谷产量。通过上述综合措施,每亩每年可增产稻谷100公斤,全国6000万亩可增产60万吨。

关 键 词:潜育性水稻土  还原条件  改良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