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3株铁还原细菌利用不同碳源的还原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易维洁,曲 东,朱 超.3株铁还原细菌利用不同碳源的还原特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2):181-186.
作者姓名:易维洁  曲 东  朱 超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计划 
摘    要:【目的】在纯培养方式下,研究水稻土中铁还原菌利用葡萄糖、果糖、心肌糖、淀粉和纤维素作为惟一碳源时对异化Fe(Ⅲ)还原的影响。【方法】以Fe(OH)3为惟一电子受体,不同单糖及多糖为惟一碳源,在30℃厌氧培养过程中,测定了3株铁还原细菌的Fe(Ⅲ)还原能力,及体系中剩余还原糖含量。【结果】铁还原菌株SC-a13、SC-a18和SC-a19在LB培养基中厌氧扩繁24 h,均可达到最大生长量。3株铁还原细菌总体上利用葡萄糖、果糖和淀粉的铁还原率分别为71.03%~82.86%,80.31%~85.77%和50.81%~73.21%,而心肌糖和纤维素难以被利用。在利用葡萄糖、果糖和淀粉时,体系pH在培养2~5 d急剧降低,然后稳定在3.5~4.5,而心肌糖和纤维素几乎没有变化。Fe(Ⅲ)反应潜势总体表现为菌株SC-a18>SC-a13>SC-a19,Fe(Ⅲ)反应速率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出现的时间表现为SC-a13>SC-a18>SC-a19。【结论】葡萄糖和果糖均能作为铁还原菌株SC-a13、SC-a18和SC-a19还原Fe(OH)3的优势碳源,淀粉的利用能力次之,心肌糖和纤维素则难以被直接利用。不同铁还原菌株之间利用不同糖源的Fe(OH)3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具有较大差异。体系pH降低和剩余还原糖含量,可分别作为铁还原菌是否利用糖源进行Fe(Ⅲ)还原反应及其反应能力大小判定的特征。

关 键 词:铁还原菌  糖类代谢  Fe(Ⅲ)还原  纯培养
收稿时间:3/6/2008 12:00:00 AM

Fe(Ⅲ)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iron reducers using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YI Wei-jie,QU Dong,ZHU Chao,WANG Jing.Fe(Ⅲ)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iron reducers using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J].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 of Agr and,2009,37(2):181-186.
Authors:YI Wei-jie  QU Dong  ZHU Chao  WANG Jing
Institution:(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