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开口饵料对黑斑原(鱼兆)仔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摘    要:在水温11~12℃下,将孵出15 d、体质量(0.0206±0.004)g、能平游的黑斑原(鱼兆)Glyptosternum maculatum仔鱼饲养在用网一分为三的平列槽中,投喂微粒子饲料(Ⅰ组)、冰冻摇蚊幼虫(Ⅱ组)、搅碎猪肝(Ⅲ组)、微粒子饲料+螺旋藻Spirulina(9∶1)(Ⅳ组)、摇蚊幼虫+螺旋藻(9∶1)(Ⅴ组)、猪肝+螺旋藻(9∶1)(Ⅵ组)、微粒子饲料+螺旋藻+摇蚊幼虫(4∶1∶5)(Ⅶ组)、微粒子饲料+螺旋藻+猪肝(4∶1∶5)(Ⅷ组)、微粒子饲料+螺旋藻+轮虫(4∶1∶5)(Ⅸ组)、微粒子饲料+苍蝇幼虫(1∶1)(Ⅹ组)和人工配合饲料(Ⅺ组)等开口饵料42 d,统计仔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性,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黑斑原(鱼兆)仔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单一饵料摇蚊幼虫组仔鱼死亡率最低,与组合饵料(摇蚊幼虫+螺旋藻)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猪肝组死亡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微粒子饲料+螺旋藻+摇蚊幼虫组合饵料组仔鱼体质量和全长增长最快,与摇蚊幼虫组、摇蚊幼虫+螺旋藻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不同开口饵料对黑斑原(鱼兆)仔鱼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变化均具有一定影响。结合死亡率、生长和消化酶变化总体分析,建议在标准化黑斑原(鱼兆)仔鱼苗饲养中,采用微粒子饲料+螺旋藻+摇蚊幼虫组合作开口饵料效果较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