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特征与景观资源利用 |
| |
作者姓名: | 胡伟芳 张永勋 王维奇 闵庆文 章文龙 曾从盛 |
| |
作者单位: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7,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10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287,31000209)、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政府委托项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和福建师范大学校级创新团队项目(IRTL1205)资助 |
| |
摘 要: |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是一个持续了1 300多年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然而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景观生态系统正面临不可持续的威胁。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原理和方法,分析联合梯田景观指数和景观空间格局,研究景观资源现状,并提出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林地和耕地是联合梯田的景观优势类型,分别占总景观面积的67.93%和20.40%。林地的景观破碎度(0.05)和斑块数目(83个)较低,体现森林覆盖度较高且分布较集中。耕地的斑块数目(1 369个)、斑块密度(1 327个×km-2)、边缘密度(89.91 m×hm~(-2))、景观破碎度(0.75)和景观形状指数(50.85)均最大,体现耕地面积破碎化、形状多样化及边界复杂的特征。2)联合梯田形成"水源林-聚落-梯田-复合景观"的垂直立体分布格局,具良性生产功能、宜居功能、水土保持功能和美学功能。3)联合梯田发育了丰富的景观资源,但仍存在较多景观资源破坏及未能深刻挖掘利用的问题,使联合梯田文化遗产地陷入"景观资源闲置-遗产地贫困-人口流失-梯田生态景观破坏-景观资源消失"恶性循环。4)未来应重点恢复与改造梯田景观,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发展生态农业、第二产业,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和生态旅游,促进梯田景观复兴及传统文化的现代回归。
|
关 键 词: | 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梯田 景观格局 景观资源 景观生态 景观保护 |
收稿时间: | 2017-05-09 |
修稿时间: | 2017-07-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