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张莉  王婧  逄焕成  张珺穜  郭建军  董国豪  丛萍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德州 253000,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德州 2530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1303130)、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501314)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IARRP-2014-12)资助
摘    要:为明确秸秆颗粒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在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不还田(CK)、常规粉碎还田(CCSI)和秸秆颗粒还田(GSI)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冬小麦群体茎蘖数、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和CCSI处理相比,GSI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增加基本苗和分蘖成穗率,显著提高有效穂数13.23%和16.64%。同时,GSI处理显著提高灌浆期叶面积指数、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善开花后旗叶光合性能,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与CK和CCSI处理相比,GSI处理的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显著提高19.65%和14.7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9.69%和10.71%。相关分析表明,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有效穂数的提高是秸秆颗粒还田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秸秆颗粒还田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还田方式,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 键 词:秸秆颗粒还田  土壤养分  冬小麦  茎蘖数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收稿时间:2017-05-14
修稿时间:2017-07-2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