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对阿特拉津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与耐受性的关系 |
| |
作者姓名: | 王庆海 李翠 陈超 陈洁 马雪菊 却晓娥 |
| |
作者单位: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 10009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北京 10009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540);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161502-1) |
| |
摘 要: | 为揭示阿特拉津胁迫下芦苇的生理响应规律及其与芦苇耐受性的关系,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阿特拉津对芦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并以植物相对生长率为耐受性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各生理指标与耐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8 mg·L~(-1)阿特拉津胁迫1周,芦苇虽可正常存活,但相对生长率受到显著抑制;胁迫2周时,生长停止;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OD活性胁迫1周时显著增强,胁迫2周时最低和最高浓度处理(0.5、8 mg·L~(-1))较1周时有所下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SOD活性随处理浓度增加无显著变化。随处理浓度的增加,F_v/F_m和F_v/F_0显著降低,qN显著增加,而胁迫2周较1周时qN显著下降。研究表明,芦苇对阿特拉津比较敏感,但在短期内(1周)表现一定的耐受性,主要是通过增强非光化学淬灭能力来保护叶绿体,从而保持一定浓度的叶绿素来维持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抵抗来自阿特拉津的胁迫。
|
关 键 词: | 阿特拉津 芦苇 生理特性 水污染 耐受性 |
收稿时间: | 2017-03-2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