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胁迫下不同杜鹃品种PSII活性变化及其耐热性比较 |
| |
作者姓名: | 周媛 童俊 徐冬云 董艳芳 毛静 陈法志 谭庆 郭彩霞 |
| |
作者单位: | 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不同基因型杜鹃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31300587);武汉市农科院2015年科技创新项目“特色花果种质资源收集、筛选与新品种培育技术研究”(Cxtd201506)。 |
| |
摘 要: | 为了解杜鹃光合机构对高温的响应机制与筛选耐热品种,以7 个杜鹃品种‘胭脂蜜’、‘吐蕊玫瑰’、‘小青莲’、‘夏锦袍’、‘锦袍’、‘艳春’与‘紫鹤’为材料,研究了3 种高温(30℃/28℃、35℃/30℃、38℃/35℃)胁迫下,供试杜鹃品种的外观形态与叶绿素荧光参数Fo(初始荧光)、Fv/Fo(PSII 潜在活性)、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 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与N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杜鹃品种随着胁迫时间增加Fo 上升,Fv/Fo、Fv/Fm与Fv’/Fm’下降,变化幅度与胁迫强度及时间成正比;NPQ表现为前期下降后期升高,耐热性强的杜鹃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幅度小而耐热性差的品种变化幅度大,与外观表现一致。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胭脂蜜’、‘吐蕊玫瑰’、‘小青莲’耐热性较强,可部分替代常规品种‘紫鹤’应用于城市绿化。
|
关 键 词: | 冬小麦 冬小麦 施氮量 种植密度 灌浆特性 籽粒产量 |
收稿时间: | 2015-03-02 |
修稿时间: | 2015-07-1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