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覆盖及播种方式对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钱玉平 田慧慧 程宏波 马建涛 柴雨葳 李亚伟 柴守玺 |
| |
作者单位: |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兰州 73007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373,31960239)和甘肃省农牧厅科研专项(072-034035)资助 |
| |
摘 要: | 为明确西北旱作雨养农业区不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模式下马铃薯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CK)为对照,设置4种秸秆带状覆盖模式(①种植带和覆盖带各40 cm、单行播种,②种植带和覆盖带各40cm、双行播种,③种植带和覆盖带各50cm、单行播种,④种植带和覆盖带各50 cm、双行播种),研究不同秸秆带状覆盖模式对旱地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处理与CK相比,马铃薯薯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分别显著提高34.0%、21.5%,分别平均较地膜覆盖显著降低31.3%、25.0%;其中40 cm覆盖种植结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50 cm覆盖种植结构分别明显提高4.5%和6.8%,双行播种较单行播种增产4.4%,二者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差异。秸秆带状覆盖条件下,播种—现蕾阶段的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系数平均较CK显著降低14.5%、15.2%、15.4%,平均较地膜覆盖显著增加20.9%、19.0%、31.5%;与CK相比,现蕾—块茎膨大阶段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地膜覆盖,则分别平均显著减少20.7%、22.2%、13.9%;块茎膨大—成熟阶段分别平均较CK显著提高51.7%、52.4%、50.0%。同时,相比于CK,单薯重、商品薯率分别显著提高17.3%、31.8%,单株结薯数和小薯率降低7.5%、17.6%。可见,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可通过降低现蕾前的耗水和增加块茎膨大后的耗水,一定程度上缓解马铃薯植株后期对水分的需求,延长块茎膨大后植株光合作用,提高有机物的积累量,从而提高薯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秸秆带状覆盖中,单行种植以种植带∶覆盖带=40 cm︰40 cm最好,双行种植以种植带︰覆盖带=50 cm︰50 cm较适宜。
|
关 键 词: | 马铃薯 秸秆覆盖 带状覆盖 耗水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
收稿时间: | 2019-10-12 |
修稿时间: | 2020-01-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