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台州益顽湾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与种间相遇机率
作者姓名:梁海  王咏雪  求锦津  张苗苗  俞松立  韩晓凤  章翊涵  来洪运  蒋宇轩  水柏年
作者单位:1.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00;2. 台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浙江 台州 318000;3. 南海实验学校, 浙江 舟山 316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4902);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水产学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C25018).
摘    要:基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4月在台州益顽湾海域(27.9°N~28.6°N和121.1°E~121.9°E)的渔获物调查数据,采用功能群结合种间相遇机率(PIE)与生态位的方法,对主要游泳动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春季与秋季主要游泳动物分别有13种与11种,多以短距离洄游种或定居种为主,季节更替率较低;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功能群(FG4)在两季主要游泳动物中占优势地位且营养级偏低;春季与秋季主要游泳动物种间相遇机率总和分别为0.66与0.76,秋季较春季的种间相遇机率高;春秋两季的生态位宽度差异均较大,春季广生态位种4种,中生态位种7种,秋季广生态位种5种,中生态位种4种,窄生态位种两季均为2种;生态位宽度(Bi)与种间相遇机率(PIE)呈显著正相关;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两季相遇机率值最高且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其竞争能力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最强;春季与秋季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14~0.88与0.21~0.91,表明两季种对间重叠程度不均匀。综上,该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较小,单一功能群占主导且多为中低营养级物种,其生态位宽度值与种间相遇机率值却较大,可能造成了群落数量波动、群落结构与功能稳定性下降。

关 键 词:主要游泳动物  生态位  种间相遇机率  台州益顽湾海域
修稿时间:2019-03-2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