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无公害有机稻米生产新途径——稻、鸭、萍共作技术初探
引用本文:刘正道.无公害有机稻米生产新途径——稻、鸭、萍共作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7(6):117-117.
作者姓名:刘正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局,211100
摘    要:“稻、鸭、萍”共作,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场所、食物和水。鸭子为水稻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绿萍具有固氮作用和富钾功能,稻田放萍可解决水稻70%氮索、钾素等养分需求,绿萍繁殖速度快,一个月可繁殖100~200倍,形成水面覆盖后,可抑制水稻杂草发生,并能净化水质。鸭子浑水,绿萍净水,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鸭子帮助人为倒萍,减少人工劳作,鸭子大量采食绿萍,排粪量大增,提高了水田有机肥含量,给绿萍和水稻提供了更多有机肥,控制了化肥用量,同时通过鸭子嘴的耘翻又控制或减轻了稻田杂草的发生,对稻株中、下部的飞虱、叶蝉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实现了稻田可持续种养,为无公害有机稻米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是发展生态农业的理想之路。

关 键 词:稻米生产  共作技术  无公害  鸭子  水稻生长  稻田杂草  控制作用  固氮作用
收稿时间:2007-10-01
修稿时间:2007年10月1日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