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对雷州半岛玄武岩母质砖红壤氮磷钾养分状况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李进 段婷婷 高宇 邓凯 梁燕秋 邓卓楠 钟来元 蔺中 郑超 |
| |
作者单位: | 广东海洋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以色列理工学院 环境工程系, 以色列 海法, 3200003,广东海洋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1. 广东海洋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2. 以色列理工学院 环境工程系, 以色列 海法, 320000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316);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A1317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0662);吴川市2015年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B16413);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E15038);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CXXL2017028);广东海洋大学“海之帆”起航计划(qhjh2017zr16) |
| |
摘 要: |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雷州半岛玄武岩母质砖红壤氮磷钾养分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我国雷州半岛的典型玄武岩母质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对8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属性进行方差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各养分变量的相互关系、土壤综合肥力特征及其障碍因子。【结果】研究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P0.001)。主成分分析表明,8种种植模式的土壤综合肥力区分显著(P0.000 1),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田间管理方式引起的。香蕉、蔬菜和水稻地的土壤综合肥力较好,其中香蕉地肥力最高,蔬菜和水稻地肥力次之,香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分别是木薯地的2.55、2.44、3.50、2.30、15.36和7.73倍,但土壤pH较低是香蕉地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因子,其土壤pH较木薯地降低了0.89。有机质含量较低则是蔬菜地肥力的限制因子,速效磷含量较低则是水稻地肥力的限制因子;水稻与甘薯、花生与水稻、花生与大豆轮作地的土壤综合肥力中等;而木薯和甘薯地的土壤综合肥力相对较差,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缺乏是其综合肥力最低的主要原因。【结论】该区域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料的合理配施以及对土壤酸度的适当调节是进一步提高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关键。
|
关 键 词: | 砖红壤 种植模式 土壤肥力 施肥管理 养分 主成分分析 |
收稿时间: | 2017-06-2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