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汶川震区典型区不同受损阶段群落多样性特征——以北川县为例
作者姓名:林勇明  俞伟  刘奕  吴承祯  洪伟  陈灿  李键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过程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学科专项基金项目
摘    要:为了解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域不同受损阶段群落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川县苏保河和魏家沟流域4种植被类型(灾后恢复草地、受损林地、裸地、未受损林地)群落种类组成、垂直结构、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受损阶段群落在物种组成、物种数量、群落分层等方面差异显著;灾后恢复草地草本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 Wienner指数最大,Pielou均匀度指数则以裸地最大;灌木层及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均以未受损林地最大;总体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未受损林地受损林地灾后恢复草地裸地。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得出地震灾区植物生长条件严重衰退,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采用人工辅助方式,增大其物种多样性及恢复潜力。 

关 键 词:地震灾区  群落  植被类型  物种多样性
收稿时间:1900-01-01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