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琼,耿臻,杨青春,舒文涛,李金花,张保亮,张东辉.不同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6):36-40.
作者姓名:李琼  耿臻  杨青春  舒文涛  李金花  张保亮  张东辉
作者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周豆21 号中试与示范”(2014D00000019)。
摘    要:为解决黄淮海地区存在传统"贴茬"的播种习惯和缺乏专用大豆播种机械的困难,所造成的产量低、田间管理难等问题,探讨了黄淮海地区大豆最佳种植方式。在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试验地,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3次重复,对4个品种‘周豆21’、‘周豆22’、‘周豆23’、‘中黄13’在同一密度、5种行距配置方式(ABCDE)下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数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周豆21’、‘周豆22’和‘周豆23’均在C处理时产量最高分别为4172.40、3823.65、4088.25 kg/hm2;对于4个品种,ABCD各处理与E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C与E两处理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4个品种在宽行0.4 m、窄行0.2 m种植方式(C处理)时分枝荚数、总荚数、百粒重各项指标为最优。因此,‘周豆21’、‘周豆22’、‘周豆23’3个品种在密度为18.75万株/hm2下,宽行0.4 m、窄行0.2 m的种植方式更能发挥群体优势,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关 键 词:大豆  品种  种植方式  农艺性状  产量
收稿时间:2017/3/2 0:00:00
修稿时间:2017/4/24 0:00:00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Soybean
Abstract:
Keywords:soybean  variety  planting patterns  agronomic trait  yield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