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脉红螺交配后性选择机制
作者姓名:于红  孙晓琪  于瑞海  李琪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摘    要:交配后性选择是雌性混交动物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选择机制较为复杂,是性选择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脉红螺是我国重要的大型经济贝类之一,繁殖形式为多雌多雄混交模式.为了研究该模式繁殖机制,本研究利用6个微卫星标记及行为学观察对脉红螺3个家系进行父权分析.结果表明,3个家系均存在多父性现象,证实脉红螺繁殖属于真正遗传意义上的雌性混交模式.3个家系中父权比例与父本的6个形态学参数及交配持续时间不存在关联性,但均表现出最先与母本交配的父本其后代比例最高,而最后交配的父本其后代比例最低,表明脉红螺交配后性选择存在最先雄性精子优先受精现象,这一现象符合“topping off”假说,即最先交配的雄性排放了大量精子占据了受精囊的主要空间,导致其子代的比例最高;而最后交配的雄性由于受精囊空间的限制,其精子占据空间最少.本研究为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交配后性选择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关 键 词:脉红螺  交配后性选择  雄性精子优先受精  父权比例
收稿时间:2015-12-06
修稿时间:2016-02-06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