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黑土小流域沟道分布遥感监测及主控因素研究
作者姓名:温艳茹  余强毅  杨扬  张斌  吴文斌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AAS-ZDRW202107);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KF-09)
摘    要:为了对典型黑土区小流域沟道分布进行遥感监测,并解析影响其发育的主控因素,选择黑龙江省海伦市光荣村为研究区,通过对遥感影像和地形图的目视解译判读和空间分析,量化汇水区面积、坡长等12个变量,结合对264条切沟与等高线分布关系的地貌学分析、统计分析和野外详查,解译地表径流和机耕道作用等6种情形,对典型黑土区小流域切沟发育主控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面积大小不能直接控制切沟发育,林地内活跃沟长占活跃切沟总长的46.2%。小流域汇聚坡是切沟发育的典型地形,沟长占总长的68.1%,汇聚坡导致地表集中径流,沟长占总长的63.0%。汇水区面积和坡长是影响沟长的最主要因素,而小流域坡度是影响沟密度的显著因素。同时,切沟侵蚀多伴生于农田机耕道路一侧,机耕道旁沟长约占其总长的23.3%。研究表明,黑土区切沟侵蚀主要与机耕道促进地表径流的作用密切相关,侵蚀沟综合治理必须考虑小流域景观布局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应将农田机耕道路周边大型活跃切沟防控作为黑土区保护的重中之重。

关 键 词:东北黑土区  切沟侵蚀  主控因素  汇水区地形  农田机耕道  遥感解译
收稿时间:2021-07-3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