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江中游双季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王志强  缪建群  刘英  唐海鹰  张鹏  钟川  黄国勤  赵其国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江西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九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九江 332005;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生态学学科联盟 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 南昌 33004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D03002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70)、江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161BBF60058)和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81379)资助
摘    要:研究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管理下农田土壤养分、有机碳及其酶活性的变化,评估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为长江中游双季稻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012—2017年进行不同轮、连作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冬季休耕—双季稻,冬种紫云英—、油菜—、大蒜—和轮作(马铃薯、大蒜、油菜和紫云英年际轮作)—双季稻5个处理,在冬季作物秸秆和水稻秸秆双重还田条件下,通过运用多元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结合南方双季稻田土壤的适宜性,筛选出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中土壤质量指标并测定,最后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双季稻区的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区,经过6年的冬季种植合适作物并秸秆双重还田,相比冬季休闲处理,除冬季种植大蒜处理外,其他冬种处理均能有效提高稻田土壤质量10.73%~12.91%,不同冬种方式下双季稻田的土壤质量高低依次为不同冬种轮作(0.726)冬季种植油菜(0.723)冬季种植紫云英(0.712)冬季休闲(0.643)冬季种植大蒜(0.638)。由此可见,适宜的轮作方式及秸秆双重还田能显著提高双季稻土壤质量,这为南方稻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 键 词:双季稻田  秸秆双重还田  轮作方式  土壤质量
收稿时间:2020-03-09
修稿时间:2020-05-3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