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大气环流特征诊断 |
| |
作者姓名: | 邵小路 姚凤梅 张佳华 李先华 陈艳 BOKEN Vijendra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2. 上海大学空间遥感与空间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上海 200072;
3.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北京 100094;4.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5.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Earth Scienc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Kearney, Kearney, NE 68849, USA |
| |
基金项目: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2010CB951302);公益类行业(气象)专项(GYHY201106027)资助;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1GB24910007);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Y24002101A);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主任创新基金(Y2ZZ26101B) |
| |
摘 要: | 利用1960-2009年华北地区17个站点的月平均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风场等资料,研究近50 a中国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对应的大气环流的异常。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年份对应的大气环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夏季华北旱年的环流特征表现为:中层乌拉尔山附近为低槽区,贝加尔湖地区则为高压脊区,朝鲜半岛附近为槽区,华北地区处于高压控制下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低层蒙古反气旋很强,中国东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偏北风距平,阻挡了南方暖湿水汽向华北的输送。在涝年,中层乌拉尔山附近以及朝鲜半岛附近为高压脊,贝加尔湖地区则为很深的槽区,华北地区位于贝加尔湖至蒙古的低压槽前,西太平洋副高偏北;低层蒙古附近多低压槽活动,在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南风距平,有利于南方暖湿水汽向华北输送。华北旱、涝年前期春季的大气环流形势与同期夏季很相似。
|
关 键 词: | 夏季 旱涝期 大气环流 位势高度场 风场 华北地区, |
收稿时间: | 2012-10-15 |
修稿时间: | 2013-03-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