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红阳猕猴桃棒孢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引用本文:黄露,安星宇,熊鑫,姚令,何海永,吴石平.贵州红阳猕猴桃棒孢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中国果树,2023(5):84-87+97+142.
作者姓名:黄露  安星宇  熊鑫  姚令  何海永  吴石平
作者单位:1.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 贵州医科大学;3. 贵州大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9]1308号);
摘    要:为明确贵州省红阳猕猴桃叶片上一种病害的病原菌,对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6株病菌,通过ITS、EF-1α、β-tubulin基因进行多基因分子鉴定,6株病菌均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M.A.Curtis) C.T. Wei。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其中45%咪鲜胺微乳剂、20%咪鲜·嘧菌酯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50%唑醚·喹啉铜水分散粒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52、0.88、2.56、2.94、4.80、4.90 mg/L。同时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咪鲜·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0倍液、50%唑醚·喹啉铜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45%咪鲜胺微乳剂1 500倍液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80.86%、79.54%、76.86%、76.17%,可用于田间防治由多主棒孢霉引起的猕猴桃棒孢叶斑病。

关 键 词:猕猴桃  棒孢叶斑病  鉴定  药剂筛选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