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桑树倍数体的研究——合作研究成果之一
引用本文:蒋同庆,朱勇,郭明武,徐继汉,周凯英,黄秀泽.四川桑树倍数体的研究——合作研究成果之一[J].蚕学通讯,1987(2).
作者姓名:蒋同庆  朱勇  郭明武  徐继汉  周凯英  黄秀泽
作者单位: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四川丝绸公司,四川丝绸公司,四川丝绸公司
摘    要:本文用植物染色体制片新方法一去壁低渗法对四川省的50多个野生桑树品种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性的鉴定。在其中发现了七个六倍体。它们分别是平4号、平5号、平6号、平7号、平8号、糯岩桑、剑14号。其余40多个品种为二倍体。在发现的六倍体桑中,有5个原产于四川省平武县,一个于其相邻的剑阁县,另一个原产叫南的会东县。并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探讨了三倍体和六倍体桑的形成机制。均为在成熟分裂时的退行现象(regresion)所致。即在成熟分裂的某时期,遭遇寒流,则分裂中止进行。第一分裂中期如果出现退行现象,则省略后期直接进入中间期,因此形成的巨大核为复旧核(resti tution hucreus),这就形成了不还原染色体数的配子,而且多能生殖,此配子和正常的几配子受精即成为3倍体。3倍体桑树在减数分裂时,如因寒流的影响,也极易形成3n的配子,3n配子互相受精,即成为六倍体。在四川发现大量的六倍体,这时桑树的遗传学研究和多倍体育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六倍体和二倍体交杂,得到4倍体,可以应用于生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