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植物修复模式对离子型稀土堆浸尾矿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黄尚书,方巍,高磊,田园,孙耿.植物修复模式对离子型稀土堆浸尾矿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23(4):55-60.
作者姓名:黄尚书  方巍  高磊  田园  孙耿
作者单位:1.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1002205-3);
摘    要:为了明确植物修复模式对离子型稀土堆浸尾矿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以未治理的堆浸尾矿为对照(CK),设置堆浸尾矿种植皇竹草(T1)和堆浸尾矿种植脐橙(T2)2种植物修复模式,利用圆盘入渗仪观测各处理的土壤入渗特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容重、土壤含水量、砂粒和黏粒含量差异显著(P <0.05),2种植物修复堆浸尾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显著高于未治理堆浸尾矿(P <0.05),而砂粒含量显著低于未治理堆浸尾矿(P <0.05);(2)与未治理堆浸尾矿相比,植物修复模式使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下降82.0%~93.5%,稳定入渗时间约减少15 min;(3)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P <0.01),稳定入渗时间与有机质含量和黏粒含量呈极显著幂函数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赣南离子型稀土堆浸尾矿保水能力极差,采用植物修复模式可有效恢复土壤涵养水分的功能。

关 键 词:植物修复  离子型稀土  堆浸尾矿  治理模式  土壤有机质  土壤质地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