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 |
| |
引用本文: | 吴宾,党晓虹. 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6): 3778-3780 |
| |
作者姓名: | 吴宾 党晓虹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
| |
基金项目: | 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陕西省软科学项目 |
| |
摘 要: | 粮食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决定粮食流通的作用。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即萌发形成我国古代农业领域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自宋元以后,粮食的市场流通有日趋加重之势。古代的粮食流通既遵循市场供求原则,又遵循指令性计划的原则。总体看,古代粮食流通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为主,辅以市场调节,这样的流通体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急需,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但却大大降低了粮食流通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同时,古代粮食流通的局限性与其社会制度的缺陷密不可分。
|
关 键 词: | 区域性差异 古代粮食流通 粮食安全 |
Grain Circulation and Safety in the Ancient of China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