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
作者姓名:李嘉尧  常东  李柏年  吴旭干  朱泽闻  成永旭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4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北京 100125;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 上海 201306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81-1);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面上项目(13R21413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302159)
摘    要:为获知和分析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况及存在问题,根据2013年中国4个省份两种主要稻田种养模式的调查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在生产投入、经济效益上的差异以及在化肥、农药减量等方面的效应。结果显示,稻田综合种养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稻蟹、稻鱼两种种养模式的平均利润为水稻单作的2.43~3.92倍,化肥成本减少2.8%~49.2%,农药成本减少3.2%~83.6%,但技术成熟度及产业化程度的差异使种养户在最终经济收益及生态效益上的极差较大。研究表明,中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化程度不够、成本投入偏高、综合种养生态、社会效益提升有限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强种养关键技术的研究,因地制宜将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与传统稻田种养相结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关 键 词:稻田综合种养  稻蟹共作  稻鱼共作  成本效益  非参数检验
收稿时间:2014-03-25
修稿时间:2014-07-0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