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鳍棘鲷标志放流群体的规格适宜性评价
引用本文:吕少梁,林坤,曾嘉维,张申增,陈志劼,王学锋. 黄鳍棘鲷标志放流群体的规格适宜性评价[J]. 水产学报, 2021, 45(11): 1863-1870
作者姓名:吕少梁  林坤  曾嘉维  张申增  陈志劼  王学锋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D0901103);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资助项目(ZJW-2019-06);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08)
摘    要:合理选取标志放流鱼的规格是成功监测放流鱼类动态及评估增殖效果的关键步骤。本研究以黄鳍棘鲷为对象,通过2个实验评价标志鱼的适宜规格。实验1对比了4种体长的黄鳍棘鲷(平均体长5、7、11和14 cm)作T型标志后其生长、存活和标志保留情况,并利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标志鱼存活率和标志保留率的规格特异性;实验2模拟了不同混合比例下2种体长黄鳍棘鲷标志鱼与不标志鱼的捕捞情况,并利用重抽样方法对捕捞结果作计算机重抽样,分析2种鱼能否充分混合以及标志鱼的规格、比例对捕捞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7、11和14 cm标志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标志鱼的存活率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5 cm标志组的鱼在标志后7 d内全部死亡,7、11和14 cm标志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7.5%、92.5%和100.0%)。标志鱼的存活率与初始体长的逻辑斯蒂回归关系式为P=exp(0.099X-6.900)/[1+exp(0.099X-6.900)];(3)各组的标志保留率较高(7、11和14 cm标志组的标志保留率分别为97.5%、100.0%和100.0%),但与体长无明显关系;(4)模拟捕捞结果与计算机重抽样结果无显著差异,二者均不受鱼体规格的影响,但受标志鱼比例的影响极显著,标志鱼比例越高,其捕获率也越高。综上,建议今后采用T型标志方法开展增殖放流品种(如黄鳍棘鲷)的相关研究时,应综合考虑成本和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以选择符合研究目的的标志鱼规格,若需标志鱼的存活率高于50.0%,则体长至少为7 cm,高于75.0%则体长至少为8 cm,高于95.0%则体长至少为10 cm。此外,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建议尽可能增加放流鱼类中标志鱼的比例以提高增殖效果评估的代表性,而具体适宜的比例值得深入研究。

关 键 词:黄鳍棘鲷  标志放流  T型标志  适宜规格  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收稿时间:2020-04-07
修稿时间:2020-08-01

Evaluation of suitable body size for tagging and releasing of yellowfin seabream (Acanthopagrus latus)
Affiliation:College of Fisheries,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Zhanjiang), Zhanjiang 524025, China
Abstract:
Keywords:Acanthopagrus latus  tagging and releasing  T-bar anchor tags  suitable body siz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