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汶川地震灾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作者姓名:熊俊楠  张昊  彭超  范春捆  朱吉龙  龚颖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人类动力学的面向震后救援的人员在地理建筑空间的分布规律研究”(51774250);西藏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藏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省80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城市地下管线无损探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2016-K3-024)
摘    要:[目的]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与高程、坡度、坡向3种地形因子关系,为汶川地震灾区环境监测及修复、水土保持、灾害评估与防治等工作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通过构建汶川地震灾区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分析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高程小于3 000m的各高程带、各坡度带中平均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度减少,低植被覆盖度增加的比例均与高程、坡度呈负相关。高程低于500m,500~1 000m区域和坡度小于5°的区域其植被受地震影响大,恢复周期更长,截至2015年5月,尚未达到震前水平。各坡向区平均植被覆盖度,高、中、低植被覆盖度比例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无明显差异,东、南、东南、北方向各等级植被覆盖度比例已达到震前水平。[结论]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之间关系密切,植被覆盖的动态监测可以从地形变化出发。

关 键 词:植被覆盖度  地形因子  NDVI  相关性分析  汶川地震灾区
收稿时间:2017-10-26
修稿时间:2017-12-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