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国际公约要求的压载水生物检测技术
作者姓名:刘亮  吴惠仙  袁林  王琼  薛俊增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港航生态安全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7DZ1202905);上海市科委研发平台专项(16DZ2293800);上海市自然基金(15ZR1420900);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工程试验室[沪发改高技(2016)99号]
摘    要:《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D-2排放标准对排放压载水中10~50μm生物、大于等于50μm生物、大肠埃希氏菌、肠道球菌和霍乱弧菌的活体数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前各国已重视并针对压载水处理做了大量研究,但如何对压载水中活体生物开展有效检测,尤其是快速检测尚存在问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几种主要检测方法,如显微镜观察法、流式细胞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MPN法、平板法等,以及几种方法的原理、使用特点和在压载水快速检测中的限制性。基于快速、准确、样品消耗量小、自动程度高的特点,流式细胞术法是目前最适合发展用于港口压载水生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公约未对排放压载水中孢囊的数量有详细规定,相应的研究也很少,但孢囊对压载水排放地生态系统潜在破坏性更大,因此建议加强对孢囊方面的研究。

关 键 词:压载水  检测  生物技术
收稿时间:2017-12-30
修稿时间:2018-04-0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