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石灰性土壤肥际磷酸一铵的转化及其机制探讨
引用本文:金亮,周健民,王火焰,陈小琴,杜昌文.石灰性土壤肥际磷酸一铵的转化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6).
作者姓名:金亮  周健民  王火焰  陈小琴  杜昌文
作者单位: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摘    要:以肥际为切入点,通过土柱培养试验,研究了磷酸二氢铵(MAP)在石灰性潮土肥际的转化及肥料磷的迁移。结果表明,MAP施肥31 d后,约90%进入土壤,肥料磷的迁移距离达57 mm。无机磷形态分级结果表明,进入土壤的肥料磷仍保持较高的有效性。其中,以Ca8-P和Ca2-P增幅较大,其次为水溶态(WE-P)、Al-P和Fe-P,O-P仅有少量增加,而土壤Ca10-P没有明显变化。肥际(0~2 mm)新增含磷矿物中,Ca8-P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其它形态磷的比例则相应减少。空间上,WE-P与Al-P相似,在56 mm内显著增加,且随距施肥点距离的增加整体呈线性下降。Ca2-P亦于56 mm内显著增加,但包括0~14 mm的快速下降和随后缓慢线性下降两个阶段,并在0~14 mm内相对富集。Ca8-P分布与Ca2-P相似,但表现为集中在6 mm内快速下降。Fe-P在56 mm内显著增加,但在13 mm处含量最高,并在26 mm内相对集中形成,26 mm后缓慢线性下降。O-P仅在30 mm内略有形成。MAP施肥后,进入土壤的肥料磷相对集中,其中,约20%分布于0~2 mm内,6mm内磷的增加量即达土壤磷总增量的50%左右。MAP施肥引起土壤pH显著下降,对土壤碳酸盐及铁铝矿物溶解作用较为显著,特别是0~2 mm内碳酸盐被完全分解,6 mm内土壤碳酸盐含量显著降低。CaCO3溶解释放的Ca2 是导致进入土壤中的水溶性磷转化固定的主要因素,而土壤难溶性铁铝矿物溶解释放出的Fe3 、Al3 离子对水溶性磷的固定也有一定贡献。MAP对土壤难溶性铁的活化作用显著,明显提高了土壤铁的有效性。

关 键 词:潮土  磷酸一铵  肥际  磷分级  磷迁移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fertilizer-P with monoammonium phosphate application in fertisphere in calcareous soil
JIN Liang,ZHOU Jian-min,WANG Huo-yan,CHEN Xiao-qin,DU Chang-wen.Transform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fertilizer-P with monoammonium phosphate application in fertisphere in calcareous soil[J].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s in China,2008(6).
Authors:JIN Liang  ZHOU Jian-min  WANG Huo-yan  CHEN Xiao-qin  DU Chang-wen
Institution:JIN Liang1,2,ZHOU Jian-min1,WANG Huo-yan1,CHEN Xiao-qin1,DU Chang-wen1
Abstract:
Keywords:fluvo-aquic soil  MAP  fertisphere  P fractionation  P mobility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壤与肥料》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壤与肥料》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