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通江银耳栽培技术历史演变与消费群体变化
引用本文:谭伟,赵树海,王国秀,张波,叶雷,彭卫红,李小林,张琼.通江银耳栽培技术历史演变与消费群体变化[J].食药用菌,2023(6):355-364.
作者姓名:谭伟  赵树海  王国秀  张波  叶雷  彭卫红  李小林  张琼
作者单位:2. 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3. 通江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0);
摘    要:通江(县)是银耳人工栽培发祥地。通江银耳特指在四川省通江县境内生长在青冈木上的银耳子实体。介绍通江银耳的栽培技术经历了古法栽培、旧法栽培、新法栽培和创新栽培四个历史阶段:古法栽培是找寻自然长有银耳的山林采伐青冈树,置于林间让其出耳,选山是其重要工序;旧法栽培形成了选山、砍棒和排山等13道作业工序;新法栽培融入了现代食用菌栽培理论技术,应用人工菌种和设施干预,形成有制种、砍棒、斫眼、接种、发菌、排堂等15道作业工序,增产和稳产效果显著;创新栽培突出栽培作业轻简化,在“凹口式”接种生产栽培种、电钻打孔和以钢架塑料大棚代替土墙耳堂等5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列举通江银耳历史产量和销售价格,指出曾经作为清朝贡品和达官显贵高端消费品的通江银耳,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产量的大幅增加及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如今普通群众也能够消费。

关 键 词:通江银耳  发祥地  古法栽培  旧法栽培  新法栽培  创新栽培  消费人群变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