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张珺穜 王婧 张莉 逄焕成 王飞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2.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735000 |
| |
基金项目: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IARRP- 2014-1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50131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1303130) |
| |
摘 要: | 该文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长期培养条件下,不同预处理方式(氨化、酸化、微波、无处理)对玉米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00 d后,包括对照在内的各处理秸秆质量累积腐解率均超过50%,其中酸化、氨化处理有利于促进玉米秸秆的快速腐解;培养300 d后,氨化、酸化、微波处理玉米秸秆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89.22%、91.68%和82.26%,其中氨化、酸化处理显著高于对照(80.81%)。与对照相比,在秸秆快速分解期(0~100 d),酸化处理秸秆可多释放23.95%的氮、13.11%的磷、4.27%的钾;氨化处理秸秆可多释放9.69%的氮;微波处理秸秆可多释放4.28%的碳;培养结束时(300 d),酸化处理更有利于钾素、磷素的释放,比对照多释放了7.73%的钾、6.34%的磷;氨化处理更有利于氮素、磷素的释放,比对照多释放了6.16%的氮、5.41%的磷;微波处理可略增加钾素的释放,比对照提高1.61%。综上可见,玉米秸秆还田前进行适当酸化或氨化处理,可促进其腐解,提高养分释放速率,尤其酸化处理效果更好,但具体田间操作及表现仍需进一步研究。
|
关 键 词: | 秸秆 腐解 养分 释放 预处理 |
收稿时间: | 2016-03-17 |
修稿时间: | 2016-09-22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