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1981-2015年华北地区种植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作者姓名:邹军  朱颖璇  杨雨豪  刘文胜  胡忆雨  陈阜  尹小刚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13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31051017)
摘    要:为明确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华北地区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1981—2015年河北、河南和山东3个华北地区粮食主产省的作物生产、农业生产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1—2015年,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种植面积均显著减少,冬小麦和油菜种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冬小麦、玉米和花生总产量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总产量显著下降;1981—2015年所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冬小麦、玉米和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速率较快,大豆和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速较慢;2)1981—2015年,华北地区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肥料投入和有效灌溉面积均显著增加,增长速率分别为14.3万t/年、7.2万t/年、7.3万t/年和12.2万hm~2/年;3)旱灾是影响华北地区作物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1981—2015年各省旱灾受灾面积显著减少;4)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是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的主要推动力,自然因素中旱灾是造成作物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作物之间的比较优势是华北地区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关 键 词:华北地区  种植结构  演变特征  驱动因子  比较优势
收稿时间:2019-02-2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