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季雨季对黄土丘陵退耕区植被根系分布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常恩浩 李鹏 张铁钢 肖列 徐国策 赵宾华 张祎 |
| |
作者单位: |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安,71004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3308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226,41271290) |
| |
摘 要: | 黄土丘陵区属于季节性干旱的区域,研究退耕生态系统植被根系分布及其水分利用特征对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采集黄土区5种典型退耕植被群落的根系、土壤样品,分析根系形态结构和稳定同位素特征,探讨根系在不同季节的吸水策略。结果显示:旱季茵陈蒿、铁杆蒿、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群落和油松的根长密度(16.3、21.7、17.3、17.3、6.0 mm/cm3)分别是雨季(1.7、2.1、3.2、5.9、4.2 mm/cm3)的9.4、10.2、5.3、2.9、1.4倍,茵陈蒿、铁杆蒿、白羊草根系对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茵陈蒿群落仅可利用0~10 cm土壤水,旱季铁杆蒿、白羊草群落主要利用30~40 cm土壤深度的水分,雨季吸水深度上移至0~20 cm。旱季达乌里胡枝子和油松主要利用60 cm以下的土壤水分,雨季则吸收20~40 cm土壤水分。表明退耕植被群落根系在不同季节的吸水策略不同,旱季吸收较深的土壤水而雨季则吸收近地表的土壤水,吸水深度范围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水和根系分布变化相一致。该研究为黄土丘陵区退耕植被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关 键 词: | 植被 同位素 土壤 黄土丘陵区 退耕还林(草) 根系分布 水分利用 |
收稿时间: | 2016-04-25 |
修稿时间: | 2016-08-1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