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油-稻-稻三熟制下双季稻高产品种特征研究
作者姓名:吕伟生  肖国滨  叶川  李亚贞  陈明  肖小军  赖诗盛  郑伟  吴艳  黄天宝
作者单位:1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红壤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 331717;2章贡区粮食流通服务中心,江西赣州 341000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3)、江西省重大科技支撑计划(20143ACF60009)、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1BBF60032)
摘    要:【目的】在早稻-晚稻-套播早熟油菜(油-稻-稻)三熟制下,筛选生育期适宜的高产水稻品种,系统研究早、晚稻高产品种特征,以期为油稻稻三熟制下水稻高产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9个早稻品种和10个晚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油稻稻三熟制下双季稻高产品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与低产和中产类型双季稻相比,高产类型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差异不显著,但每穗粒数、总颖花量、产量及日均产量显著高于低产类型。(2)高产类型与低产及中产类型双季稻的分蘖增长率、分蘖下降率及高峰苗数差异不显著,但成穗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高产类型分蘖呈稳增缓降的发展态势。(3)早稻抽穗期干物质量及各生育时期平均单茎干物质量不同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结实期与全生育期干物质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高产类型显著高于低产类型;晚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及平均单茎干物质量不同类型间差异较大,高产类型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但与中产类型差异不显著;各产量类型品种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4)随产量水平的提高,双季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群体叶面积(LAI)和单茎叶面积呈增加趋势,灌浆结实期叶面积下降率则呈降低趋势,高产类型与低产类型均存在显著差异;粒叶比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其中早稻高产类型与低产类型差异显著,而晚稻差异不明显。【结论】在油稻稻三熟制条件下,高产类型双季稻具有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全生育期特别是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及单茎干物质量大、中后期LAI及单茎叶面积较高、每穗粒数较多、总颖花量大、粒叶比协调和日产量高等基本特征。高产类型早稻品种生育期为105-110 d,日产量75-78 kg·hm-2·d-1,每穗粒数125-140粒,千粒重26-28 g;高产类型晚稻品种生育期约115 d,日产量77-81 kg·hm-2·d-1,每穗粒数140-160粒,千粒重24-28 g。

关 键 词:水稻  油菜  三熟制  产量  品种特征  
收稿时间:2017-05-0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