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螟赤眼蜂蛹期接触农药对其成蜂搜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田俊策 王子辰 王国荣 郑许松 吕仲贤 |
| |
作者单位: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杭州 310021,杭州市萧山区农技推广中心, 杭州 21120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杭州 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杭州 310021 |
| |
基金项目: |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5C02014),国家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CARS-01-17),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自主设计项目(2010DS700124-ZZ1601) |
| |
摘 要: |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是稻田中鳞翅目害虫重要的卵期寄生型天敌,为了规范稻螟赤眼蜂放蜂期农药的安全使用,利用卵卡浸渍法处理蛹期稻螟赤眼蜂,通过稻螟赤眼蜂室内飞行装置和单雌寄生法评估了蛹期5种非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井冈霉素、三唑酮、吡蚜酮、印楝素、毒死蜱对稻螟赤眼蜂成蜂搜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搜寻能力结果显示,在毒死蜱处理后稻螟赤眼蜂失去搜寻能力,三唑酮、吡蚜酮和印楝素处理对稻螟赤眼蜂的搜索行为无影响,但井冈霉素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飞行蜂比例为48.1%,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74.7%。寄生能力结果显示,毒死蜱处理对稻螟赤眼蜂高毒,能使稻螟赤眼蜂失去寄生能力;印楝素处理对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力和子代羽化率无显著影响;井冈霉素、三唑酮和吡蚜酮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力分别为22.2、25.3和24.7,显著低于对照的27.4、31.1和29.6,但对子代羽化率无显著作用。表明印楝素对稻螟赤眼蜂安全,可以推广使用;井冈霉素、三唑酮和吡蚜酮对稻螟赤眼蜂的搜索能力(仅井冈霉素)和寄生能力有显著的削弱作用,应谨慎使用;毒死蜱对稻螟赤眼蜂高毒,在稻螟赤眼蜂放蜂期应该禁用。
|
关 键 词: | 水稻 农药 稻螟赤眼蜂 天敌行为 寄生力 羽化率 |
收稿时间: | 2017-07-3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