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2010—2015年5—9月祁连山区6个国家气象站、23个区域自动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每日2次探空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并分析了祁连山区大雨过程(以下简称大雨)的特征及其与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大雨发生在每年5—9月,6年共出现42次(90站次),连续2 d大雨有6次;2个大雨中心分别位于门源盆地和刚察地区,祁连山西部为少雨区。且大雨的年、月和旬际变化均呈现双峰型。大雨与副高西脊点、北界关系密切,大雨前3 d副高偏西,前1~2 d副高东移或分为东、西2个部分,当日副高分布在70°~105°E范围内。8月除外,其他月份大雨前3 d副高偏南,前1~2 d副高北抬,5—8月当日,副高北界在35°~45°N之间,而9月在30°~40°N之间;大雨日在关键区的副高脊线平均维持3~6 d,最长5~15 d,最短为1~3 d。大雨还与副高面积有关,大雨前2 d较之前3 d副高面积扩大,即副高西伸北抬,引导低纬的西南气流沿副高西侧向北推进,为大雨区提供充沛的水汽;前0~1 d副高东移南压,面积明显减小,致使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沿副高西侧北上的暖湿气流得以交汇并产生强降水。
|